Featured Post

開張有話兒

古語有云「書冇用時錢恨少」。早知閱讀無聊,但還是選擇繼續讀書。畢竟在這時代,沒有多少事可做,也沒有什麼事好做,所以就閱讀充實自己,自我感覺良好一番。 做blog的原因是希望在某種緣份牽引下,使身在五湖四海的我們在網絡結緣。我不斷說總想有人不停看,否則一個人經常自說自話就要跟青山院...

Sunday, October 9, 2022

平台資本主義 Platform capitalism, Nick Srnicek

 以下為書的簡介及個人觀點


第一章簡介美國的經濟歷史,與全書主題較相關的就是近代部份。作者認為美國的量化寬鬆政策起碼很有可能導致企業的盈利率下跌,所以投資者為了爭取較高的回報,願意投資在風險較高、增長潛力大的科技企業,儘管這些科技企業當前並沒有任何盈利。另外,為科技企業製造營收的主要依靠知識資產,這些資產流動性極高,所以科技公司為了減低稅務支出可以輕易轉移資產到不同的避稅天堂。正因如此,科技企業的現金儲備非常高。作者在這思考模式中加入無產者和剩餘人口增多是一個長期趨勢這因素,在金融危機之後,個人及家庭的收入及儲蓄率不斷下降,迫使他們要接受任何可以得到的工作。這大概就是平台經濟發展所處於的大環境。

但筆者對無產者與過剩人口增加成為長期趨勢這點有點意見。一來不知如何界定過剩人口,可能由於我對馬克思理論沒有認識。另外就是作者這立論的註解為19,翻查相關註解,簡體版只提及某著作的作者姓氏及年月,但沒有著作名稱。再看對上的1至18註解,也沒有絲毫頭緒。而更有趣的是,引述的簡體版查不到的不知名著作發表時期為2005年,明顯地與此書原英文版發表年份2017有頗長距離,在這期間情況可能已經逆轉。所以個人認為這只能是想當然而沒有實質支持。

第二章起先解釋數據是一種原材料,用戶的活動就是這種原料的天然來源。數據越多,用途越多,它已變成企業的核心資源。而平台就是數字化的基礎設施,使多於一個的群體能夠進行互動,同時有權記錄用戶的活動而產生數據。數字平台有所謂「網絡效應」,就是使用平台的用戶越多,平台對其他人就越有價值。因而引伸一些商業競爭的戰術,就是交叉補貼,以高收益項目補貼公司賠本項目,為的就是後者能吸引用戶加入系統。另外就是透過平台的設計,誘使其他持份者加入其生態系統,並將其綁定為利益共同體。

之後就介紹五種不同類型的平台。例如廣告平台Google、Facebook。他們領頭逃稅並使用大量現金進行兼併收購,這過程中只是集中現有產能,而不是建立新產能。他們也將資金融入技術初創公司。這些巨企提供了平台這商業模式,並正複製到各行各業。

其餘的還有雲平台、工業平台、產品平台以及精益平台。所謂精益平台,以我理解就像香港的foodpanda。精益平台通過一個超級外包的模式來運作。員工外包、固定資本外包、維護成本外,以及培訓也外包。他們將曾經的不可交易服務變成可交易的服務,有效地將勞動力供應擴大到幾乎遍及全球的水平。透過平台,可在網上發佈大量的任務,吸納發展中國家的相對廉價勞動力。以作者的觀點這是剝削第三世界。

作者同時也認為精益平台盈利低微,有很大的誘因削減工資。這立論我相信是成立,但只建基於因為平台的勞工不需掌握多少深入的技能、議價能力低、容易被取代。反之如果員工是公司微博利潤下的不易取代核心競爭力來源,被削掉的只會是其他開支。

作者認為精益平台的興起是由於外包趨勢、過剩人口、生活數字化以及金融危機為其提供土壤。

第三章就是平台的競爭。傳統的商業擴張模式不外乎縱向整合、橫向整合或合併,但平台擴張的推動力就是要掌握更多的數據。不同平台公司越來越相似,因為他們吞食了相同的市場和數據領域。用戶除了可以在Google引擎搜索,也可在Amazon或Facebook找資料,這些科技公司已一定程度上互相直接競爭。為了掌握競爭優勢,企業會將用戶和數據綁定到平台上,使用戶對服務依賴,無法使用替代品或數據缺乏可移植性。例如Facebook的目標是讓用戶永遠不能離開封閉的生態系統。

又回到精益平台,外包給業餘的個人意味着要降低大規模專業服務帶來的效率,這意味着總體成本更高,最終可能會使電子服務比傳統競爭對手價格跟昂貴,也更低效。作者更指出把所有事情外包出去已超出了範圍,當員工對這些公司抵制的時候,例如員工罷工或集體訴訟,就會不可避免地增加這些平台的營運成本。

展望未來,隨着廣告平台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依賴廣告收入不如更多地承接直接支付業務。而依賴外包和風險資本的精益平台,要麼破產,要麼轉向產品平台。例如優步正嘗試開發無人駕駛汽車。為了反擊壟斷,國家應對控制平台享有權力。例如實施新的私隱法例,壓止對避稅的協調行動可以將資金重新吸引到公眾手中。也可創建公共平台,由大眾擁有和控制平台。這意味着國家龐大的資源投入支持一些平台所需的技術,並將其作為公共事業發展。利用這些平台收集數據,以便分配資源,實現民主參與。


個人對左派及馬克思理論全無認識,無可否認有固有偏見。全書雖有一些不同意的觀點,但作為理解當今平台經濟的一本小書,能以不到兩日便看完還能寫這報告,也不失為一個溫故知新的好選擇。


註:這本書的繁體版在序言書室九月暢銷書榜排行第四。而這本簡體版是從公共圖書館借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